最新要聞

廣告

5G

首例5g乳腺手術價格是多少錢?首例5g乳腺手術成功率是多少?

首例5g乳腺手術價格是多少錢?首例5g乳腺手術成功率是多少?

電信光纖多少錢一年?電信光纖價格表

電信光纖多少錢一年?電信光纖價格表

科技

科技推動鮑魚“游”到尋常百姓家

來源:中國食品報

30多年來,我國的鮑魚養殖業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。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一鮑魚養殖大國,年產量超20萬噸,占世界鮑魚養殖總產量的90%以上。“南北轉場”鮑魚養殖模式不僅縮短了鮑魚養殖周期,而且提升了養殖效益。

通過科研攻關培育出高產、抗逆、優質的新品種鮑魚,更是推動了鮑魚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。近幾年站上風口的預制菜產業也為鮑魚產業的發展注入新動能,讓鮑魚這一海味珍饈從高端餐飲渠道“游”向尋常百姓餐桌。


(相關資料圖)

鮑魚如“候鳥” “南北轉場”增效

鮑俗稱“鮑魚”,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,原始腹足目,鮑魚科。它身體一面是平滑的肉,背的一面有殼。因其殼向右旋,扁平如耳狀,又被稱為“海洋的耳朵”。《中國鮑魚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未來投資分析報告(2023—2030年)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顯示,鮑魚是傳統名貴食材,經濟價值高,隨著人工育苗和養殖技術的發展,現今超過95%的鮑魚供應來自水產養殖業。全球主要鮑魚養殖國家中,中國是最大的鮑魚養殖國之一,鮑魚海水養殖面積總體呈現增長態勢。2015—2021年,我國鮑魚海水養殖面積由13672公頃增長至15176公頃。

《報告》顯示,自2006年以來,福建等南方海區由于鮑魚制種成本低、養殖海區環境條件優越,已經逐漸替代大連、山東,成為鮑魚養殖產業的重心。2021年福建鮑魚產量為172413噸,占全國鮑魚產量的比重接近80%。

隨著海水溫度回升,連日來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漁民開始將12億粒鮑魚運到山東、遼寧等地避暑。“鮑魚十分嬌嫩,水溫過冷或過熱都會影響生長,一般養殖適宜海水溫度為16—22攝氏度。”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鮑魚分會執行會長吳永壽介紹,夏季南方海水溫度高,鮑魚可能因高溫死亡;冬季北方海水溫度低,鮑魚也可能停止進食進而停止生長。因此采取夏天將活體鮑魚從連江運往山東,11月轉寒再啟程返閩的“南北接力”養鮑模式。

“相較傳統養殖模式,該模式讓鮑魚的生長速度更快,成活率提高至少2成,還可以降低夏季南方臺風和赤潮帶來的風險。”吳永壽說。

北上、南下單程需要約80小時,如何避免途中損耗?“閩連漁運60588、60599號”運輸船船工吳章瑜介紹,運輸船內配有噴淋式供水系統,可直接引入海水,并向水中增氧,使艙內水中含氧量不低于外部海水,提高了鮑魚運輸成活率。

鮑魚“南北轉場”還有助于養殖效益的提升。吳永壽算了一筆細賬,一籠7公斤的鮑魚,運到北方能長到11公斤,如果在南方過夏天最多只能長到6公斤,扣除運輸成本,一籠鮑魚可多賺約200元。

該模式使鮑魚的養殖周期縮短了約1/3,從而拉低了鮑魚價格,讓鮑魚從高端餐飲渠道“游”向尋常百姓餐桌。

良種是“芯片” 品種創新加快

我國雖然是第一產鮑大國,但由于養殖鮑種長期自繁自育導致近交嚴重,出現了個體小型化、抗逆能力弱、生產性能低等種質退化現象。同時,由于缺乏大規格鮑魚品種,每年還要從國外購買大規格精品鮑。廈門大學貝類遺傳育種科研團隊的柯才煥教授認為,只有培育出高產、抗逆、優質的新品種,才能提升我國鮑魚產業的國際競爭力。

“經過11年科研攻關,2018年通過國家新品種審定,綠盤鮑科研培育可謂十年磨一劍。”柯才煥說。新品種綠盤鮑的生長速度比一般鮑魚快50%以上,耐高溫能力可提高2.26攝氏度,生長規格比普通鮑魚大一倍。2019年5月份,福建省養殖的一只重達702克的綠盤鮑,在珠海舉辦的“尋找中國最大鮑魚”活動中一舉奪得了“鮑王”的美名。

如今廈門大學貝類遺傳育種科研團隊經過20余年的積累,已匯集并構建完善的鮑種質資源庫,涉及雜色鮑、皺紋盤鮑等多個主養品種,采用雜交育種技術先后培育出“東優1號”雜色鮑、西盤鮑和綠盤鮑3個國家級鮑魚新品種。

過去5年,該團隊培育的新品種已累計推廣養殖7.76億粒,覆蓋福建省主要鮑養殖區,創經濟效益53.5億元。綠盤鮑、西盤鮑等新品種的產業化應用,有效解決了我國南方鮑養殖夏季高死亡率的問題,不僅打破了國內大規格精品鮑魚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,填補了國內大型高端鮑養殖品種的空白,改變了行業的格局,還創建了國內精品鮑產業鏈,推動鮑魚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。

設在山東省榮成市的國家海產貝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,與中國海洋大學等單位合作,采用群體選育技術經連續6代選育出的耐低溫品種皺紋盤鮑“尋山1號”,2021年通過國家審定。該品種在相同養殖環境及北方養殖條件下,與普通養殖的同齡皺紋盤鮑相比,18月齡鮑殼長平均提高18.7%,且能每年均在榮成越冬,適宜在北方海區長年養殖。

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游偉偉認為,鮑魚育種未來的方向在于效率與品質,食物轉化率、膠原蛋白與糖原含量都更優的新品種是產業未來的需求,品種創新要跟上這一趨勢。

鮑魚做成預制菜 消費場景拓寬

今年,“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”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。“預制菜產業發展迅猛,已成為我國食品工業、餐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。”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蔡永峰表示。

鮑魚最開始的定位是高端食材,沿海地區的家庭會有進食鮑魚的習慣,內陸地區消費鮑魚的場景一般為高端酒店或餐飲店,消費場景受限。隨著鮑魚養殖規模的擴大,原料價格下降,吸引了更多的家庭購買,但鮑魚在C端的滲透率仍然有提高的空間。

一粒鮑魚,如何更好地進入尋常百姓家?源豐海科營銷中心總經理裴大偉表示,鮑魚的烹飪相對來說較為繁雜,不像對蝦等水產簡單焯水即可,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鮑魚進入家庭這一巨大消費場景,而鮑魚預制菜恰好能夠解決這一問題,消費者只需要簡單操作,就能夠享受到營養美味的鮑魚。

廈門市島之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文美表示,目前國內鮑魚消費仍舊以活鮮為主,多數加工企業規模不大,技術研發力量薄弱,生產的鮑魚產品欠豐富。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可以預見鮑魚凍品和加工產品將成為未來鮑魚消費的主流。

“有潛力”是所有業內人士對鮑魚產業未來發展的共識,如何挖掘潛力是一個大課題。“未來鮑魚還有10萬噸的消費增長空間。”吳永壽相信,“家庭消費的占比將從現在的10%提高到50%。”

“衡量一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是能耗。”吳永壽說,在餌料轉化率上,我們還有很大差距。下一個10年,鮑魚產業要在品種改良和餌料產業上找提升空間。

(本報綜合整理)

《中國食品報》(2023年06月06日06版)

(責編:王佳儀)

關鍵詞: